2025年,光伏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,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了“430”与“531”政策。随着政策节点的临近,光伏市场掀起了一轮抢装潮,组件价格上涨、备案排队、项目暂停……一系列现象的背后,是行业从“粗放式扩张”到“精细化管理”的转型阵痛。
在上一篇推文中,我们深入分析了“531”政策对光伏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影响,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高消纳水平和配置储能来增强项目竞争力。而本文将聚焦于“430”政策,解读其如何通过分类管理,推动分布式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我们将探讨光伏投资者如何应对政策变动,实现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精耕细作”的转型。
对于光伏行业的从业者而言,2025年的春天注定不会平静。这个春天,国家能源局、国家发改委接连发布了两项重大政策。1月27日,国家能源局印发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;2月9日,国家发改委又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。为了确保已有的光伏项目能够平稳过渡,这两项政策分别设定了4月30日和5月31日作为关键时间节点,对光伏项目进行“新老划段”,因此这两项政策又被业界称为“430”政策与“531”政策。这两个时间节点之后并网的新项目,将面临诸如“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全部自发自用”、“上网电价由市场竞价形成”等全新的政策环境。为了避免因政策调整而导致收益受损,许多光伏项目都希望抢在节点前并网,由此引发了空前的抢装潮。在上一篇推文中,自然田已对“531”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,明确了其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面市场化的政策目的。同时,我们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高消纳水平、配置储能等措施来增强项目竞争力。而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就来具体看看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(又称“430”政策)究竟讲了什么?分布式光伏历经了多年的高速增长,在装机规模快速膨胀的背后,电网接入能力不足、市场规则不完善、项目开发中的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逐渐凸显。此次“430”政策的出台,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光伏行业粗放式扩张引发的诸多问题,通过精细化管理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工商业厂房屋顶光伏©️自然田在这方面,分类管理是新规的核心抓手。政策将分布式光伏项目明确划分为自然人户用、非自然人户用、一般工商业及大型工商业四类,针对不同主体设定了差异化管理标准。这样的分类不仅在形式上厘清了不同项目的边界,更在实质上针对各类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差异化管理,并针对不同主体的需求和责任设置相应的规则,从而提升了市场秩序和管理效率。基于新的分类方式,新规为缓解并网压力,对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进行了重构,提出了三种可选模式:全额上网、全部自发自用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。其中自然人户用、非自然人户用可选择三种模式中的任意一种;一般工商业可在全部自发自用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中二选一;大型工商业原则上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,充分体现出差异化管理的思路。
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©️自然田在产业发展初期,光伏项目大多采用全额上网模式,通过电网统一消纳电力,这在电网承载能力充足的条件下收益非常高。但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的迅速增长,电网的调节能力逐渐成为行业瓶颈。通过引入多元化上网模式,政策鼓励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消纳方式,从而优化了电力系统的负荷管理。4月30日和5月31日的两个政策时间节点,如同高悬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让光伏行业进入了一场紧张的“抢装赛”。企业为了锁定老政策下的固定电价、并网选项等红利,纷纷加快项目申报和建设进度,由此又催生了组件抢购、备案排队、项目暂停等一系列市场现象。存量项目的“末班车心态”显著推高了短期组件需求。数据显示,3月组件端排产提升至50GW以上,环比上涨超过25%。组件龙头企业密集调价,涨幅普遍为0.01-0.03元/W,组件价格冲破0.75元/w大关;此外,光伏玻璃、胶膜等辅材价格也上涨了5%-15%。
阿特斯双玻组件©️自然田据正泰安能光伏星户用光伏事业部总经理刘圣宾介绍,从签约到并网涉及选址、审批、施工、验收等环节,项目周期一般是90天-100天,部分省份甚至会超过100天。以当前时间计算,3月底前未能启动的项目将面临无法按期并网的风险。因此,已经启动的光伏项目纷纷加快进度,导致光伏备案排起了长队。据自然田调研,当前光伏备案速度较2024年明显减缓,而另一部分尚未启动的项目则选择暂停,等待节点后政策环境影响明朗后再重启。“政策变得比天气还快!”这是自然田在近期调研中听到企业最高频的感慨。但回溯近年政策轨迹便会发现,光伏行业政策变动始终有一条主线——引导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,理解了这一逻辑,便能找到应对之策。固德威副总裁王英歌认为,抢装企业们应意识到,当前“单纯”的开发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需求,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将成为关键。如何精细化运营?自然田认为投资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: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,数字化运维已成为提升项目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。通过智能电网调度和实时数据监控,企业可以实现对发电与用电的精准匹配,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,提升项目的整体收益。在新的政策环境下,提高光伏项目的消纳水平至关重要。光伏投资者应更多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,鼓励业主自用电力;自投电站也应更多地采用自发自用模式,使用清洁低廉电力的同时降低电价市场化带来的收益风险。此外,参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,通过在小范围微电网内售电,实现就地消纳,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性,还能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。未来,储能配置将从成本负担演变为收益利器。当前政策虽未强制要求配储,但大型工商业全部自用、电价市场化交易等机制,都表明未来储能将会是高效率利用光伏电力、提高项目收益水平的好方法。虽然储能的市场价格还整体偏高,但“储能友好型”的市场环境已经搭建起来了,期待未来储能会迎来大爆发。不管怎么说,抢装潮终会退去,但政策指明的未来方向不会改变。分布式光伏正在从“政策驱动”走向“市场驱动”,从“规模优先”转向“质量优先”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比追赶节点更重要的,是重新理解光伏项目的本质价值——它不仅是“变光为金”的投资项目,更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及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石。1.索比光伏网.“430”抢全额,“531”抢电价,光伏重启饥饿游戏.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25804230163205687&wfr=spider&for=pc
2.光伏Time. 组件价格冲破0.75元/w大关,抢装潮是救命稻草还是致命陷阱?https://finance.sina.cn/2025-03-12/detail-inepkkxp4608338.d.html
3.凤凰网. 固德威王英歌:新政驱动下分布式光伏价值重构与进阶https://i.ifeng.com/c/8hQH6OgIbAr